首页 > 产业政策 > 政策解读政策解读
《关于通过公共数据开放促进人工智能 产业发展的工作方案》解读
2019-11-14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局网站
简介 一、背景情况 当前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涌现出大批人工智能领军企业,涵盖软件研发、通用平台、核心算法、硬件制造、终端产业应用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已基本形成,算力、算
一、背景情况
当前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涌现出大批人工智能领军企业,涵盖软件研发、通用平台、核心算法、硬件制造、终端产业应用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已基本形成,算力、算量和算法三螺旋结构相互强化,北京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和集群效应不断发展壮大。
在当前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过程中,除了资金、人才、空间等要素支撑外,企业急需大数据和应用场景等方面的支持,在这些方面,我市尚存在公共数据供给渠道不畅、总量不足、大数据应用项目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本市需要在推动大数据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尽快解决。
二、发展目标
2019年,加快本市大数据相关立法进程,为公共数据开放提供制度保障;以金融、信用、医疗、交通、司法等领域为重点,向社会无条件开放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公共数据;在全国率先建设公共数据开放创新基地,以应用竞赛、授权开放等方式,向我市人工智能企业有条件开放一批特殊政务数据,为企业开发产品创新应用提供数据供给。
2020年到2021年,实现通过大数据应用项目牵引带动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以冬残奥会应用、市民服务热线、城市副中心建设、医疗健康、自动驾驶等方面的大数据应用项目为突破,形成一批可推广复制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实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融合创新,促进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
2022年,基本形成管理制度完备、工作机制完善、技术支撑系统完整、生态体系健全的公共数据开放工作体系,实现政务数据、公共事业单位数据等多源数据协同应用,始终保持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创新发展格局。
三、重点措施
(一)实施分级分类管理,保障公共数据开放有序实施。
加强对公共数据开放进行分级分类,将我市公共数据按开放程度从低到高分为4个级别,开放1级为有条件共享类,数据仅限政府内部有条件使用,不能对社会开放;开放2级为无条件共享类,数据仅限政府内部无条件使用,不能对社会开放;开放3级为有条件开放类,数据可以在政府内部使用,也可以在公共数据开放创新基地面向特定应用场景和使用主体进行开放;开放4级为无条件开放类,数据可以通过北京市政务数据资源网向全社会无条件开放。
(二)深入推进一般公共数据无条件开放,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普惠数据供给。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定期组织编制全市年度公共数据开放计划并向社会公开,各市级部门应当按照开放计划确定的数据名称、数据内容、开放时间和更新周期等内容,按时按量通过北京市政务数据资源网向社会开放数据,并做到机器可读,方便用户下载使用。
(三)在全国率先建设公共数据开放创新基地,通过特定方式面向人工智能企业进行有条件开放数据。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利用数字北京大厦的基础设施条件,搭建数据专区。北京公共数据开放创新基地体现数据开放、数据应用、数据产品等三大创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应用竞赛、授权开放等方式,面向合规正当的应用场景,在不转移数据所有权控制权、清洗脱密脱敏和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向我市人工智能企业有条件开放医保、司法、交通等领域的一批特殊公共数据资源,为企业开发产品、创新应用提供无偿和精准的数据供给。推动公共数据安全、有序、可控地开发利用,助力本市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深入落实在城市管理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
在科技冬残奥、市民服务热线、医保监管、智能交管、城市清洁、农业农村、城市副中心等7个城市管理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
(五)支持引导在公共服务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
在金融服务、智慧教育、医疗健康、自动驾驶、公园景区等5个公共服务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
(六)构建人工智能生态体系,打造人工智能大数据健康发展环境
1.组建生态协作联盟。引导硬件、算法、应用等各方核心参与者,组建人工智能生态联盟,研究制定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技术标准,以企业为主体,科学促进人工智能在各产业领域的应用。
2.搭建生态实验室。核心企业和科研院所协作,充分发挥各方技术优势,推动建设人工智能生态实验室。
3.构建生态协同平台。建设自主可控人工智能生态协作平台,以联盟为纽带,平台为抓手,联盟和平台有机联动,联盟成员共同出力、共同发展、共同加速,推进从硬件产品到解决方案到行业应用的闭环人工智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