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
80 亿元加码新材料投资 河南接连成立多个产业投资集团 国资基金已成一级市场最大 LP
2023-02-14
简介《科创板日报》2 月 13 日讯(记者 敖瑾) 继汽车产业投资集团后,河南又拿出 80 亿元成立新材料投资集团。
《科创板日报》2 月 13 日讯(记者 敖瑾) 继汽车产业投资集团后,河南又拿出 80 亿元成立新材料投资集团。
河南省新材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 " 河南新材料投资集团 ")于上周五正式揭牌。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注册成立时间为今年 1 月,注册资本 80 亿元,向上股权穿透,其由中原豫资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 " 豫资控股 ")全资控股,后者又由河南财政厅持有 100% 股权。
据悉,河南新材料投资集团将以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为主攻方向,以平台 + 基金 + 研究院的方式运作,吸引新材料项目落地河南,并同步带动科技成果转化。
去年 7 月,河南还曾以类似模式组建了汽车产业相关的投资集团,注册资本 30 亿元。可以看到,股权投资已逐渐成为各省市招引产业落地的重要方式。
注册资本 80 亿元,招商引资为重点
揭牌当日,河南新材料投资集团就现场签约了中建材联合投资公司、10 家地市与济源示范区、10 家科研院所、19 家龙头企业,以及 18 家银行,累计预授信金额 1580 亿元。
从披露的定位和运作方式看,河南对于发展新材料产业表现出了志在必得的气势。
豫资控股集团董事长秦建斌表示,新材料集团将以基金带动资源整合与科技创新,推动资金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协同,以 " 抢占产业高地,实现优势再造、换道领跑 "。
此前,河南曾于 2022 年 7 月发布《河南省加快材料产业优势再造换道领跑行动计划(2022 — 2025 年)》,其中提及,到 2025 年,河南省内新材料产业产值预计突破 1 万亿元、占材料产业的比重超过 50%,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 2 万亿元,规模以上材料企业达到 1 万家," 专精特新 " 企业超过 1000 家,百亿级领军企业超过 50 家。
据了解,河南新材料投资集团的运作模式为," 平台 + 基金 + 研究院 "。
据公开材料,该投资集团将依托股东资源优势,与地方政府、专业投资机构、企业等合作," 发挥平台投资带动作用 "。股东指的无疑是河南省财政厅旗下的豫资控股。《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在专门成立新材料投资集团之前,豫资控股就已经在新材料领域落子颇多。平煤神马集团 PC 新材料、惠强锂电池隔膜、银金达包装薄膜等项目,引入万华禾香板、丰原聚乳酸等项目落地河南。
基金方面,据河南新材料投资集团方面表示,将与中建材等央企、地方政府、行业龙头、" 专精特新 " 企业、专业投资机构等共同出资成立产业基金," 搭建‘外投内引’的基金招商模式 "。
研究院则指的是组建新材料研究院、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等。
10 日下午,《科创板日报》记者致电豫资控股办公室,接线工作人员称有相关负责人一直在为成立新材料投资集团一事忙碌,未有空档安排接受采访,而针对有关新材料投资集团运营方面的细节,其以尚不清楚为由并未进一步回答。
多地发力 " 资本招商 "
此前,河南已经在组建产业投资集团方面做出尝试。天眼查显示,河南省汽车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于 2022 年 7 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 30 亿元。向上股权穿透,该汽车产业投资集团由河南中豫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后者又由豫资控股持有 100% 股权。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河南省汽车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于 2022 年底出资组建了一只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
该基金全称河南省中豫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天眼查显示,其注册资本达 150 亿元,股东方向上穿透均指向河南省财政厅,GP 为河南省领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亦为河南省财政厅通过多个平台间接全资控股的机构。
据公开信息披露,除了投资方向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这只基金与新材料投资集团目前公布的基金运作模式颇为相似。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尚未有公开的对外投资记录。
可以看到,各省市成立产业投资平台、政府引导基金的热潮持续,围绕产业集群成立专项政府引导基金的模式更是在各省市遍地开花。
1 月 28 日,陕西西安宣布建立总规模不低于 1000 亿元的重点产业链基金集群;1 月 29 日,武汉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总经理夏伟表示,将设立 30 亿元天使基金、种子基金群,牵头组建武汉科创服务联盟,设立 10 亿元规模专项基金;1 月 31 日,浙江表示将推出迭代产业基金 3.0 版,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消费与健康、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 4 支产业集群专项基金和 1 支 " 专精特新 " 母基金,每支基金规模不低于 100 亿元,分期设立。
对于政府引导基金成为一级市场最大 LP 的趋势,有市场化机构多年前便早有感知,在市场化资金募集困难的背景下继而转变机构定位,从财富管理机构转型为服务地方政府招商引资。" 一开始其实挺难的,因为要说服团队专门去做招商引资,跟原来作为一个主要为市场化 LP 负责的财富管理机构的工作内容和逻辑都不太一样,不过几年下来现在逐渐也都适应过来了,一些定制化的招商引资基金的投资收益甚至还是基金中最高的。" 一中腰部投资机构创始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
但另有国资背景投资机构人士则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其所在机构招商引资工作任务增加,而这种趋势存在隐忧。" 现在不少 GP 都已经异化为政府的招商引资部门了,一方面是社会募资难,另一方面从政府拿钱又变成外包服务,搞招商引资活动成本其实也挺高的,某种程度上还可能让投资动作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