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
【聚焦】全力以赴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稳增长,创新成果屡创新高,彰显产业创新硬核实力
2022-10-10
简介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其中4月当月工业产值同比下降45.1%)。在市领导关心指导、市区各级部门通力合作下,全市边抗击疫情边促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生物医药产业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作用,加强统筹规划,扎实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市经济信息化委在“稳增长”和“稳投资”下功夫,多措并举地坚定医药行业各界发展信心,促进生物医药产业转危为机。
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增速由负转正
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其中4月当月工业产值同比下降45.1%)。在市领导关心指导、市区各级部门通力合作下,全市边抗击疫情边促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生物医药产业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作用,加强统筹规划,扎实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市经济信息化委在“稳增长”和“稳投资”下功夫,多措并举地坚定医药行业各界发展信心,促进生物医药产业转危为机。
市经济信息化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22年本市生物医药产业稳增长工作的通知》,制定《本市生物医药产业稳增长工作指引(2022版)》,指导各区开展相关工作。各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区紧盯任务目标,采取切实可行措施,瞄准重点企业,做好服务,解决企业发展难题;瞄准重点项目,尽快竣工达产;瞄准重磅产品,保障供应链稳定;加快产业政策落地实施,通过市区两级政策叠加,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优质生物医药企业在本市快速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本市经济恢复重振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已经在生物医药产业逐渐凸显,今年上半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3868亿元,增长0.4%。截至8月,本年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累计1161.6亿元,同比增长3.9%,累计增速上海本轮疫情后首次由负转正。从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区看,制造业产值总量排名前3的是浦东、闵行、奉贤,增速排名前3的是徐汇、奉贤、宝山。从细分领域看,制造业产值总量排名前5的领域包括化药、生物医药装备辅料及耗材、治疗性生物制品、体外诊断试剂及设备、医学影像设备,约占生物医药产值的67%;产值增速排名前3的领域分别是预防性生物制品、体外诊断试剂及设备、生物医药装备辅料及耗材。
创新成果脱颖而出 实现多个“全国首创”
截止目前,本市今年已获批3个1类国产创新药(复宏汉霖的斯鲁利单抗注射液、乐普生物的普特利单抗注射液、华领医药的多格列艾汀片),暂列全国第一。新增通过国家创新特别审批程序上市的医疗器械产品6项(微创心脉的直管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微创医疗机器人的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安翰医疗的消化道振动胶囊系统、联影智能的颅内出血CT影像辅助分诊软件、联影医疗的磁共振成像系统、艾普强的质子治疗系统)。
多格列艾汀片(商品名:华堂宁®)是华领医药历经十年自主研发的一款全新机制的糖尿病创新口服药物(葡萄糖激酶激活剂),于10月8日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适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成为全球首创中国首批的“first-in-class”新药。该产品由华领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研发并持有、上海迪赛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受托生产,是张江研发、上海生产的典型代表,也是上海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推动创新研发成果快速上市的成功案例,为广大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普特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普佑恒®)是乐普生物首款创新型PD-1单抗,于7月22日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治疗既往接受一线及以上系统治疗失败的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型(dMMR)的晚期实体瘤患者,成为了国内获批的第8款PD-(L)1单抗。9月29日,普佑恒®又一项新适应症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既往接受全身系统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乐普生物于2月份赴港交所上市,该产品成功上市为其在商业化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斯鲁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汉斯状®)是复宏汉霖首个自主研发的创新型单抗,也是公司第5个上市的产品。汉斯状®于3月25日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实体瘤,是一种“泛癌种”创新药。为了及时将产品送到患者手中,复宏汉霖在疫情期间及时调整工作流程,全力投入发货前各项准备工作,经过全员奋战,3月31日凌晨,首批汉斯状®装车运往全国近30个省份的100多座城市。该药在获批一周后即实现全国首处方落地,展现了令人惊叹的“汉霖速度”。截至6月底实现销售收入约7690万元。
质子治疗系统是由瑞金医院、上海联和投资公司、上海应物所(及上海高研院)、艾普强研究开发“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示范装置”。该项目于2012年正式立项开工建设;2021年11月,国产质子治疗示范装置固定束治疗系统在瑞金医院正式启动临床试验;2022年4月,180度旋转机架的治疗系统首次在瑞金医院进行了应用;同年9月2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艾普强生产的创新产品注册申请。该产品提供质子束进行放射治疗,在实现肿瘤部位高剂量的同时,可降低周围正常组织剂量,特别是靶区后组织的剂量,适用于治疗全身实体恶性肿瘤和某些良性疾病,具体适应症应由临床医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该产品是“十三五”期间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专项”的重点支持项目,也是我国首台获准上市的国产质子治疗系统。该产品的获批上市,标志着我国高端医疗器械装备国产化又迈出一步,对于提升我国医学肿瘤诊疗手段和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5.0T超高场全身磁共振(uMR Jupiter 5.0T)是由联影医疗研发生产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创新产品,于8月31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该产品采用全身临床5.0T超导磁体,首次在超高场磁共振系统中将全身体激发线圈应用于临床扫描,从而实现全身成像,可以提升图像信噪比和图像空间分辨率,并实现超高场体部成像,适用于体重大于20 kg患者的临床MRI诊断。该产品核心技术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继2米PET-CT、75cm超大孔径3.0T磁共振之后再次创就全球首发地位。而联影医疗经过11年的创新发展,在医学影像领域内经构建了涵盖MR、CT、XR、PET/CT、PET/MR、RT等的完整产品线布局,累计向市场推出80余款产品,并在8月22日赴上交所科创板IPO上市,成为国产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第一股,市值超1500亿元;同时也是2022年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科创板IPO上市企业。
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是微创医疗自主研制并于今年1月获批上市,成为国内“第一且唯一”获批上市的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也是全球第二款达到此技术标准的腔镜手术机器人产品。与国外产品技术指标对比,图迈®实现了功能全面覆盖、主要性能指标不相上下,并在力感知、5G远程等前沿技术方面开始大幅超越。图迈®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且系统性解决了全部底层技术“卡脖子”问题,攻克了全链条所有产业化瓶颈,并率先将临床应用成功拓展到了胸、腹、盆腔等多科室领域的复杂手术,包括首例国产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腹膜后入路肾部分切除术、单孔手术、胸腺瘤切除术等,不断实现国产机器人手术众多空白领域零的突破。
图迈®的成功研发及临床验证,有望真正打破国外唯一产品二十二年的垄断,快速实现整机设备与手术耗材的双双降价,为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市场化奠定重要基础。同时,5G远程手术机器人系统的自主研发和突破,将为我国远程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医疗资源下沉政策的落地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