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供应链产业供应链产业
加强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图谱建设
2023-03-16
简介本报长沙讯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湘江实验室主任陈晓红提交了多份提案,分别涉及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加大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夯实算力服务、构建生成式AI大模型、推进智慧社会建设与治理、加强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图谱建设、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等方面。
本报长沙讯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湘江实验室主任陈晓红提交了多份提案,分别涉及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加大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夯实算力服务、构建生成式AI大模型、推进智慧社会建设与治理、加强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图谱建设、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等方面。
加强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图谱建设,一方面可提升复杂供应链网络深层次结构的可见度,增强对复杂供应链网络的风险感知和韧性评估;另一方面可整体提高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因此,陈晓红建议,首先应打通数据孤岛,实现供应链“全链”知识关联。通过构建领域知识图谱,帮助企业系统、结构化地管理数据知识,实现生产效率提升。鼓励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分享知识信息,推动知识在供应链上下游行业内高效畅通流动。
突破标志性产业链,培优塑强“链主”。充分发挥头雁作用,稳链强链、优化布局,加强产业统筹协调,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引领关联企业高质量发展。补齐短板和弱项,确保不“掉链子”。依托产业链供应链知识图谱,从产业领域数据库、行业知识库等海量数据(22.360, -1.60, -6.68%)源中提取有效信息,智能化精准绘制产业链画像。梳理重点产业链,找准薄弱环节,科学支撑产业链短板诊断,协助中小企业把握产业动态、趋势。
提高产供分析与预警能力,持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借助历史数据,结合产业政策、产业要素、供应商信息、国内外环境等多维度关联数据,在知识图谱上应用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提供产供风险分析与预警,帮助提前识别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社会事件、政策原因、供应商原因等)。利用风险规则、图计算等方法进一步分析风险在图谱上的影响路径,对事件引起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实现智能化风险控制,有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性、可持续性和韧性。
记者黎棠